闪光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闪光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山东潍坊发现大型东周盐业遗址群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6:09:50 阅读: 来源:闪光灯厂家

2009年秋冬,由潍坊市文化局、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宣传文化中心、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在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央子办事处一带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四处盐业古代盐业遗址群,上百处龙山、商代、西周和东周、金元时期制盐遗址。其中,东周时期盐业遗址数量达86处,为首次重大发现。

央子一带北临莱州湾,以往的考古工作只发现了数个遗址点。古遗址多被现代盐田和工场、民居占压。文物普查队对现在村落周围农田和盐田区域内进行了系统(拉网全覆盖式)调查。目前,仅在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韩家庙子、固堤场、烽台和西利渔四处大型盐业遗址群。这些遗址群间距在 2-4公里。韩家庙子、固堤场、烽台遗址群保存较好。韩家庙子遗址群面积近4平方公里,已发现龙山文化盐业遗址1处、商代盐业遗址4处、东周时期盐业遗址27 处、宋元时期盐业遗址6处;固堤场盐业遗址群面积达2平方公里以上,已发现西周早期盐业遗址7处、东周盐业遗址19处、宋元时期3处;烽台盐业遗址群面积超过5 公里,共发现西周早期盐业遗址2处,东周时期盐业遗址35处。东周时期盐业遗址分布最为集中、规模最大、遗址数量也最多。

龙山时期的遗址仅一处,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所见陶器有黑陶罐、杯、盆等。没有发现专门的制盐用具,但考虑到这些遗址面积不大,堆积薄,延续时间短,与内陆地区同时代遗址相比,差异较大,遗址又分布在靠海不远的盐碱滩地上,因而,这些遗址可能属于当时的制盐遗存。

商代至西周早期盐业遗址已发现14处,每处遗址面积四、五千平方米,发现的遗物主要是煮盐工具盔形器,还见陶鬲、甗、盆、罐等生活器皿。在固堤场编号01 遗址内的断崖上还发现了坑池等堆积。这些与寿光、广饶一带发现的同时期盐业遗址完全一致。

东周时期的盐业遗址,多以群的形式出现,每处遗址群大约有三十处遗址组成,每个遗址规模都在2万平方米,似乎存在着某种规制。文化堆积厚在0.5米左右。遗址地表和现代排水沟断面上均见成片、成堆的制盐工具――小口圜底厚胎瓮、大口圜底薄胎罐(盆)形器碎片。这两种器物烧制坚硬,形态较大,高50-100厘米,内壁均拍印方格、菱形、圆形等几何纹饰。遗址内还见生活器皿如陶鬲、釜、豆、盂、盆、罐、壶等和生活垃圾如文蛤、青蛤、蚬等。我们在每个盐业遗址群内都发现了盐井、沉淀坑、盐灶等制盐遗存以及盐工的墓地。这些遗迹多位于盐业遗址的边缘。盐井口径4-5米,深3米以上,上部口部较大,下部井周壁和底部暴露出用植物茎叶编制的井圈,保存较好。井圈便于渗透和净化卤水。井内上部为成层的淤土堆积和生产、生活垃圾垃圾,下部为黑灰色淤土淤沙。韩家庙子废弃的盐井内还发现了一具牛骨架。过滤坑面积不大,直径在2米以内,有些坑底部铺垫碎陶片和碎贝壳,坑内均为呈层的淤沙和淤泥堆积。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可复原东周时期的制盐流程:盐工从井里提出浓度较高的卤水稍加净化,储存在小口圜底瓮,利用加热或别的方式提高浓度,并进一步净化卤水,最后把制好的卤水房子在大口圜底罐(盆)形器内熬煮成盐。而每个盐场所发现居住地、墓地,表明盐工们长期生活在盐场,制盐似乎也并不局限在春季夏初某个季节。这些发现显示,该地区东周时期盐业遗址的分布、规模、堆积方式与商代有异,制盐工艺流程也不太一样。

从东周时期的生活器皿特征来看,其时代主要为战国时期,个别可能早至春秋晚期、晚至西汉早期。

金元时期盐业遗址规模也较大。韩家庙子编号09遗址,碎铁块遍布于面积达3 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应是煮盐的大铁盘遗存。断面上暴露出成层煤炭渣。说明当时煮盐的燃料为从外地运来的煤炭。固堤场编号017遗址,面积在数十万平方米,规模较大,地表遍布砖瓦碎片,可能是盐仓或管理盐业的机构所在地。

近几年来,渤海南岸地区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渤海南岸地区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盐业遗址群。以往发现的东周资料只有零散的遗址点,这次系统的考古调查,填补了该地区东周时期盐业考古的空白,使我们对战国时期盐业遗址的规模、分布情况、堆积形态以及当时的制盐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文献记载,东周时期,渤海南岸地区是齐国乃至全国的著名盐业基地,齐国还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了“食盐官营”制度:包括食盐的民产、官征收、食盐官府专运专销、按人口卖盐征税等制度。这次调查所发现的规模巨大的战国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齐国的盐业生产提供了考古依据。结合以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必对《管子》等文献所呈现的齐国规模化盐业生产水平、制盐方式、起始时代甚至相关文献的形成年代等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灭火器箱

红橄榄

徽章设计批发